鄭州高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經理
**服務熱線:400-9021-669
電話:0371-691005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QQ:343589196 834322325
辦公地址:鄭州市金水區吉祥家園
養殖技術當前位置:主頁 > 養殖技術
隨著溫度的升高,已經進入了各地的梅雨天氣,梅雨天氣大的特點就是高溫高濕,豬場疾病防控的壓力就會增大,若是防控不到位一旦發病損失很大。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下夏季需要小心的五種病,發生**一種,豬場的損失都不比非瘟少!
豬丹毒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因發病后會在皮膚上形成凸出于皮膚表面的疹塊,所以俗稱“打火印”。目前臨床上高發的是急性型和亞急性型:
1)急性型。急性型病豬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2℃以上,精神沉郁,目光呆滯,神經敏感,輕微觸碰即可引起強烈反應,通常發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皮膚發紫呈敗血癥癥狀。
2)亞急性型。病豬的胸部、腹部、肩部和四肢等處會形成形狀不同的疹塊,疹塊凸出于皮膚表面,通常呈紅色或紫紅色的菱形或者方形,中間蒼白,指壓褪色。通常當疹塊出現后病豬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采食量也逐漸恢復,說明正在好轉。
防治:建議豬場在每年的5、6月份全群豬進行豬丹毒疫苗(豬丹毒活疫苗或豬丹毒-豬瘟-豬肺疫三聯活疫苗均可)的免疫,尤其是3-12月齡的豬群。
衣原體病
豬衣原體病是由鸚鵡熱衣原體感染豬群導致的,以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為臨床癥狀的疾病。而其它階段豬群發病會表現為肺炎、腸炎、心包炎、腦炎、多發性關節炎等炎癥,公豬還會發生尿道炎和睪丸炎。
衣原體發病后母豬主要表現為妊娠后期的突然流產、早產、產死胎;公豬表現為睪丸炎、尿道炎,精液品質下降;比如仔豬發病會表現為干咳、呼吸困難,鼻腔流出漿液性分泌物,或者腹瀉;保育仔豬發病會表現為眼屎淚斑增多,角膜混濁為代表的結膜炎,以及關節腫大、跛行為代表的多發性關節炎。
防治:針對衣原體應以淘汰和清除為主要原則,發病后立即淘汰,母豬所生仔豬也不能留做種用,保持陰性狀態,同時保證母豬在配種前接種豬衣原體流產滅活疫苗。
濕疹
豬濕疹又稱為豬濕毒癥,豬長時間生活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易誘發該病(類似于人身上的痱子)。豬濕疹發病后會在病豬的下頜、腹部及會陰兩側等隱藏皮膚處長出蠶豆大小結節,并有強烈的癢感,后期嚴重還會表現為水泡、丘疹,破裂后流出黃色滲出液。
防治:夏季應盡量保持圈舍干燥,降低舍內濕度,加強通風,若豬舍內濕度過高可在地面撒生石灰進行除濕。
附紅體病
附紅體病是由立克次氏體病原付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熱性溶血性傳染病,豬感染的屬于豬附紅細胞體。發病后病豬高燒**42℃,皮膚發紅或蒼白,缺少光澤,先便秘后腹瀉,排出黃色水樣稀糞,皮膚充血,有針尖狀出血點,皮膚粘膜嚴重黃染。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斷奶仔豬不發情,并容易繼發其它細菌性疾病。
防治:夏季蚊蠅增多,所以夏季也是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高發季節,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飼料中加入強力霉素和磺胺類藥物進行病原凈化。
熱應激
豬體表因為沒有汗腺,所以散熱只能通過輻射和對流進行散熱,在外界環境中的溫度升高之后豬體的散熱效率大大下降,再加上母豬體表脂肪含量比較高又降低了散熱效率,所以母豬尤其是妊娠后期的母豬因為機體產熱更高更容易發生熱應激。而母豬的**適溫度溫度為23℃,當豬舍溫度高于27℃時母豬就會受到熱應激的影響。
通常發生熱應激之后,豬群**明顯的變化就是采食量下降,日增重減少,母豬還會表現為奶水變差,哺乳期失重過大,斷奶后不發情,發情受胎率下降,到了妊娠后期還會表現為死胎數增加,嚴重時甚**引起母豬的流產、死胎等。
防治:1)加強豬舍內的通風,可以用水簾風機降低豬舍溫度,也可用空調等制冷設施降低溫度;2)飼料中加入維生素C和維生素E,增強豬群的抗熱應激能力;3)飼料中加入小蘇打+氨基多維,減輕熱應激對豬群的危害;4)也可通過在豬群的飼料中加入清熱解毒除濕類的中獸藥,比如柴胡、刺五加、山楂、陳碧、黃芩、黃芪等藥物。
以上5種疾病,是夏季高溫高濕季節豬群的高發疾病,**一種疾病發生后都會給豬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豬場在每年的春夏交替或者夏季做好以上疾病的防控。